分类一

新能源产业供应链的合规风险点

发布日期:2024-08-18 来源:网络 浏览量:285


新能源产业供应链的合规风险点


01、核心技术封锁风险

新能源产业在高端材料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差距,部分关键原材料如光伏胶膜的聚烯烃弹性体(POE)全部依赖进口,存在被封锁的风险。


02、资源控制和原料垄断风险

新能源产业在原料资源供给端家底薄弱,对一些关键资源如镍、钴、锂等的储量和产量高度集中在国外,存在资源供应不稳定的风险。

03、国际市场排挤脆弱性风险

中国新能源产业在海外市场的高占有率背后,存在地缘政治、经济制裁、贸易规制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导致市场排挤。


04、标准和规则制约性风险

国内新能源产业的技术标准、产品检测、认证等体系尚不完善,与国际标准接轨存在差距,影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05、贸易保护政策干扰

一些国家推出的贸易保护政策,如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对本土制造的新能源产品提供补贴,但要求产品必须在特定地区总装和原材料来源限制,对中国企业构成国际贸易障碍。


06、碳关税和碳壁垒

随着全球对低碳排放要求的提高,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可能面临碳关税和碳壁垒的风险,增加出口难度。


07、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

新能源产业供应链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透明度和信息共享,加强监测能力,及时发现并应对风险。


08、供应渠道多样化

需要采取多元化的供应渠道,避免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供应商过度依赖,提高供应链的韧性。


09、产业链合作与协同发展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与协同,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


10、市场多元化

注重市场多元化,减少对特定市场如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的依赖,降低市场波动的影响。


11、合规管理体系构建

新能源企业需要构建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技术风险、生产安全风险、财务风险和供应链风险等方面的管理与防控。


12、行政审批和法律风险

风电项目等新能源开发流程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未批先建等问题可能导致行政处罚和项目延误。


13、跨境监管风险

新能源汽车等企业在跨境运营中可能面临不同国家的监管政策和标准,需要建立跨境合规体系。


      新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上述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合规措施,以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